物联网邮箱

互联网新大门

IoT物联网邮局系统,是缔结人与人、物与物、人与
物新关系链的全球基于邮件协议的全新通讯系统产品

关注物联网IoT邮箱
系统公告
物联网邮箱将推向北美众筹平台 Kickstarter.com 发布产品众筹
官方微博、微信账号发布,欢迎点赞、关注IoE/IoT未来,尽享人、物、生活...
物联网MicIoE企业邮箱标准建立,迎接物联网大潮,并建立区块链
IoT邮局开放第三方开发,提供便捷接入标准,欢迎物联网厂商及智能硬件爱好者进入

MicIoE基于电邮体系物联网清晰发展与部署


Ⅰ期-邮址物联网(Email-ID发布与配址):以BLE技术切入,做物联网部署与施工,推广基于Beacon信标做MicIoE万物解析、扩散邮址ID,宣告物之名属
Ⅱ期-邮件物联网(基于多协议的email通信):不拘于电邮协议的择优取用多通讯协议,实现端对端的Email通讯,实现物物互联、人物互联(可能有云端)
Ⅲ期-邮局物联网(去中心化邮箱、邮局):在每个硬件端嵌入运算器、存储器、采集数据处理的区块链应用,基于原生Email来建立PAY的支付与应用体系

我们为世界每一台分布设备配备奇妙的IoT邮箱,确立简单、人类熟识且唯一的共识标识;以区块链技术,盘活每一“物”的智能财产及自主权



● 世间具有各类先天慧根的"物",就像各种神奇本领的葫芦娃兄弟,当藤条"链"上的葫芦们被赋予灵性,Ta就可以充分被发挥各
样天性,在各领域发挥作用,与人产生紧密关系;MicIoE智慧物联网,以区块链数据驱动,因着开放性邮箱技术,唤醒IoT......

也许对万物互联好处不是那么理解,又或者对email体系引入IoT产生不解,用日常示例予说明(电邮不被任何平台所拘束):
譬如,传统联网远程打印机的实现比较复杂:
  ● A市有一台电脑以及一台打印机
  ● B市有一台电脑要用A市的打印机打印文件
那么A市需要电脑间先设置联网,然后开启一系列配置和共享、网关、权限之类的。也许还要那边人一起配合,告知IP之类的,一阵忙乱....
(试想像,在外远程指令家中智慧屋子,发布联合指令,却要反复切换格力的APP、进入海尔的平台、小米的生态圈、华为的IoT...?)

但从现在起,无需如此繁琐,MicIoE启用的IoT只需要知道打印机的email地址,写封信给它就好了,就这么简单:
  ● MicIoE邮址无论近程、远程;无论NFC、蓝牙、wifi;无论MQTT、HTTP/HTTPS。理论上小到一个原件、一粒砂子;大到一座房子
   一片星系;勿论有形物或无形物,只要您愿意,都可以定义邮址连接搞定。但它对”物“之内心的展示需要有一定开放性,让人洞悉
   其心思、探索其蕴藏、同外界做信息记录与交换。超脱出局限平台,具备区块链属性、自主性及去中心性。
  ● MicIoE来告诉你,你只要给屋子写封信,告诉Ta你会在11点到家,房屋就会自己发送email给海尔在10点开启热水器、在10点半启
   动格力空调、11点打开小米电视、11点半预备华为的洗衣机和咖啡机....(不但人与物可以通信、物与物也可以通信)


以操作的体验者来说,电子邮件还很亲和、熟知,是人类的办公好助手、是行遍全球甚至宇宙间的无障碍信使:

  ● 譬如,主人在自己的邮箱中找到好友”打印机君“,邮箱能自动调出格式文档,您只要勾选打印页数、尺码、字迹浓淡、预览就可以
   了,然后打印内容附件部分打勾,发送出去。打印机执行完,自动回信告知打印结果;若有故障状态,会告知:卡纸、缺墨、缺纸等
  ● 主人亦可以一封电邮唤醒打印机,”hello 打印君,给我发个办公格式文档来“,打印机从IoT区块私有云中调出文档,回邮主人,主
   人填写后寄送打印执行,打印君回复语音邮件 —— hi,主人,执行完毕,over~
(电子邮件通过底层技术协议,完全没有外网/内网、海外网/国内网、电信线路/联通线路的问题,抛弃花生壳、完全南北通、真正全球通)


在不久将来,基于电子邮件的物联网将在今后的IoT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,甚至是全部地位:
IoT互动体验流程:
  • 经典Email用户:只需书写常规(或格式化)邮件发送给IoT设备,按照邮址发送信件予“物”对象
  • 邮局系统商:正确解析邮址至IoT设备,把Email按照电子邮件通讯协议传输;设置接收端语言辨析环境
  • IoT设备商:智能硬件开发者解读邮件有效内容,还原指令给硬件端,设备执行相应操作,结果予邮件回复
  • 硬件/人工智能:指令完成,回复标准格式化邮件(或表达为人性化回邮),属性可为“泡泡邮”或“留档邮件”

  • 形式化:
  • 对设备硬件/智能终端:实现完成指令、读取附件做固件升级、文档编辑、文件修改;回复已完成情况电子邮件
  • 对开放界面流用户:开放部分信息以展示外界硬件状态(如以 https://jacky@washing_machine.iot 做直观访问)
  • 对邮局系统商:开放应用接口,引入第三方开发开放者;丰富应用及APP市场,形成信息连通器
  • 对IoT设备主人:可进入所属“物”后台进行各项设置或高级用户编程;选择第三方APP应用做导入
  • 相比较其他物联网:完全不被某一技术平台所限,无其他IoT技术方案的内外网问题,无需动态域名辅助解析
  • 展现形式:可为文字、语音邮件等指令;新信息通讯产业热潮:万亿量级数据需求、具备更丰富媒体设备支持及管理

    • 全球性应用

      人、物数据触达能力


      以邮件协议为碁石

      成熟的安全体系

    • 关系链属性

      与地球万万亿用户互联


      满足人类书信习惯

      To:Re:Fw:

    • 无障碍互联

      与设备之间无隙交流


      无需复杂API接入

      邮址做核心接入

    • 枝蔓信息枢纽

      让设备信息自由流转


      由人延伸至物、虚拟物/虚拟人

      关系链异次化、幂元化

    有趣味的IoT应用车联网、比特库



    IoT邮箱接入流程MicIoE硬件测评

    • 1.领取MicIoE邮址

    • 2.开通设备email邮箱

    • 3.开发功能、邮址解析

    • 4.测评后入区块云


    你愿意在封闭狭小的平台进行产品开发,还是放眼更加辽阔广袤的开放天地畅行创作呢?——MicIoE提供人们所熟知的开发方式邀您进入~
    MicIoE物联网邮箱方案

    1、什么是邮址智能硬件?

    邮址智能硬件设备功能是建立在Email邮件协议通讯基础之上物联网解决方案。硬件设备厂商通过电子邮箱,可按照规定的邮件服务结合近程连接协议如蓝牙、WIFI方式,将用户与其拥有的智能设备相连,完成设备、人、服务三者的连接。

    2、为什么需要接入邮址?

    借助长久以来Email建立拥有的完善ID体系、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、结合标准MicIoE平台开放的标准JSAPI、API接口,基于Html5界面开发,为第三方提供轻应用的开发IoT执行方案;同时邮址IoT设备功能可简化第三方的接入云,设立了内置区块链功能,对于硬件产品提供了增值服务,以及社交元素、模式识别等。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,以提升对用户的粘性并拓展社交。

    3、结合近程传感器如何对接:

    (1) 蓝牙设备接入技术架构:

    蓝牙设备的架构是“设备—MicIoE—邮址公众号后台—云邮易后台”。通过实现MicIoE蓝牙协议“MicIoESync”,设备能够连接MicIoE并通过MicIoE与云邮易后台进行通讯。

    (2)WiFi设备接入技术架构:

    对于WIFI设备,架构“设备—云邮易后台—MicIoE物联网邮箱后台——MicIoE”。MicIoE硬件平台为WIFI设备提供了一套快捷配置上网的方案—MicIoEKiss,设备直接与云邮易后台进行通讯,并通过MicIoE为用户提供服务。

    • 社交媒体推广

    • 合作者确定

    • 宣传发布中

    • Kickstarter项目发布

    合作伙伴(支持我们发布第一次基础众筹)


    注1: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“物联网”也就是IoT的概念。“物联网”(Internet of Things)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,如射频识别装置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。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,方便识别和管理。IoT火爆了可穿戴市场与智能硬件领域。

    注2:在“物物相连”的基础上,加入人、流程、数据的因素,让他们彼此互联并融合,就可以使网络连接比以往更具有相关性,更有价值,并将数据、信息转化为业务的优化或更直接有效的决策,从而创造新的能力,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机遇。它是IoT的更高级阶段---万物互联(IoE, Internet of Everything),是思科于2012年12月推出的新理念,它拓展了物/人、物/物的关系链。

    注3:让每个“物”通过迅捷方式互相开口对话、彼此读心——随着虚拟现实发展与技术成熟,更大信息容量的多场景展示,让物联网通过MicIoE甚至打通渗透了人类间的网络社交。MicIoE是Micro的万物互联(IoE),是代表MIC总线技术的IoE,是强烈传达Made In China的IoE通讯技术。IoE代表思科阐述Internet of Everything(万物互联)的提升标准,是IO端口(I/O port)+Email连接的电子邮件IoT接入基准。

    收起
    展开